【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局在市局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展主题为“心有边界,坚守自我”的在线访谈活动,活动邀请了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甘桂平以及禁毒支队相关工作人员为网民解答相关业务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甘桂平】:市民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甘桂平,很荣幸参加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活动,希望通过今天和网民的交流互动,能够让市民朋友们更多地了解我市禁毒工作情况和相关毒品防范知识,增强毒品防范意识。
【甘桂平】:今年以来,按照国家、省禁毒办的相关部署要求,全市各级禁毒部门深入开展新时代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增强我市广大市民群众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结合禁毒工作实际,通过线上宣传为主,线下宣传为辅,传统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宣传禁毒知识,普及禁毒法律法规,推介禁毒政策措施,警示涉毒违法犯罪,打造特色宣传品牌,全力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强大氛围。
【主持人】:今天在线访谈的主题是“心有边界,坚守自我”,我们请甘局长给大家介绍下这个主题的含义。
【甘桂平】:“心有边界,坚守自我”。这是我们深圳市禁毒办这两年新创立的禁毒警示标语,属于深圳禁毒官方警示标语,它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自由有边界,安全才自由,坚决抵制毒品诱惑,坚定禁毒信念决心,守护无毒幸福人生。
【主持人】:一直以来,禁毒宣传教育都是禁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圳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有哪些呢?
【甘桂平】:近年来,按照国家、省禁毒办的工作部署,深圳扎实推进各项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这里简单提几点:一是深入推进校园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建立健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新体系,创建禁毒教育“示范校”国家级1所,省级153所,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小学毕业考试和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将中考纳考工作纳入深圳市“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深圳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二是建设全市多层级禁毒教育基地,其中,校园禁毒宣传教育基地287个,社会面禁毒教育基地94个,禁毒主题公园10个,实现全市宣传阵地全覆盖;三是组织街道、社区、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场所、进网络、进工厂等多领域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四是积极发挥媒体宣传优势,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宣传,推进融媒体宣传阵地建设;五是打造诸多禁毒宣传教育品牌亮点,如“粤港澳青少年禁毒夏令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禁毒杯网球赛”,“我为禁毒代言”全民线上传递,依托“深圳警讯”“我是深圳马天民”等公安品牌栏目影响力,制作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毒品防控”小视频等等。
【主持人】:青少年一直以来是开展禁毒教育的主要对象,以校园为主阵地,以中小学校师生为主体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呢?
【甘桂平】: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常态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组建学生禁毒志愿者队伍、开展禁毒主题讲座、开展特色禁毒活动等,不断丰富禁毒宣传教育形式。比如深化学校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做到教学计划、大纲、师资、课时、教材“五落实”,推动校园禁毒教育落实“八个一”,包括一本禁毒教材、一张禁毒教育光碟、一节教育课、一次宣教活动、一封家书、一支宣教队伍、一个教育场地、一个组织架构,通过筑牢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责任链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加强学校禁毒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各项禁毒教育措施落到实处。同时,我们每年联合教育、人社等职能部门紧盯学生开学初、放假前、节假日等重点时期和“6.1”“6.3”“6.26”等重要节点,集中组织开展针对校园学生群体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主持人】:甘局长,请问针对大学生群体,是如何开展禁毒教育工作的呢?
【甘桂平】:以大学校园为重要阵地,我们每年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包括一次全覆盖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一次全校学生涉毒情况摸查活动,一次全方位禁毒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大学生禁毒志愿者队伍组织建设,依托校园专业特色开展录制禁毒主题教育视频、举办主题讲座培训、禁毒微视频创意大赛、将禁毒知识融入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共享课等特色禁毒教育活动。今年,市禁毒办组织开展深圳大学生禁毒主题艺术节活动,涵盖“禁毒宣传展览”“主题电影巡展”“毒品预防教育名师讲堂”“禁毒IP形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内容,各高校大学生群体也是踊跃参与。此外,我们以龙岗区为试点开展高校禁毒护校行动,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校园内部禁毒防范工作,提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水平。
【主持人】:在一些吸毒案件中,有人因在聚会上喝个饮料“被吸毒”的情况,您有什么防范建议给我们的广大市民朋友们吗?
【甘桂平】:防范的建议其实非常多,比如市民朋友可以通过深圳市禁毒办开设的“深圳禁毒”微信公众号、深圳禁毒在线网站等渠道学习禁毒常识,学会识别毒品;在娱乐场所等复杂场所区域要提升防范意识,对离开自己视线的饮料不要喝;不吃陌生人赠送的食品,不吸陌生人递过来的香烟;慎交朋友,远离不良朋友圈,等等。
【主持人】:请问现在吸毒检测有哪些方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甘桂平】:毒品一经吸食,会相应地在尿液、血液、唾液等生物检材中留下痕迹,成为认定吸毒违法行为的证据。
当前,毒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5种,分别是尿液检验、血液检测、毛发检验、汗液检验、唾液检验。因为吸毒窗口期不同,所以会根据不同需求使用不同检测手段,但只要有吸毒行为,都能被检测出来而受到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主持人】:您刚才介绍吸毒检测方法中有一种是毛发检测,它和其他的毒品检测方法对比,有什么优势吗?
【甘桂平】:毒品进入尿液、血液是一个持续代谢和快速降解的过程,毒品痕迹几天内就会完全消失。而毒品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毛囊,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会被毛发中的角质蛋白固定,并稳定地保留在毛发中。
吸毒人员毛发毒品检测具有尿液、唾液、血液检测等传统吸毒检测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传统的检测方法只能判定吸毒人员近几日内是否吸毒,而毛发毒品检测监测的时间跨度可达半年。
【主持人】:为鼓励广大群众举报涉毒案件线索,深圳禁毒部门建立了完善的涉毒举报奖励机制,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甘桂平】:早在2009年7月,市禁毒委就已出台《深圳市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最新一次修订是在2016年,举报奖励机制明确对举报人或其所提供的举报信息在特别重大毒品案件侦办中,发挥重要作用或作出特殊贡献的,视情况给予奖励。广大市民朋友一旦发现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进行举报,电话0755-22222110举报、发送信息至0755110短信平台举报,登录互联网深圳市公安局网站举报、写信至深圳市公安局违法犯罪有奖举报中心举报、直接前往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进行当面举报。
【主持人】:您能介绍一下,什么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目前我国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多少种?
【甘桂平】: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第三代毒品,指为逃避执法打击而对列管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的毒品类似物,未被国际禁毒公约管制,但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麻醉、兴奋或致幻作用。
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采取逐一列举与整类列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21年5月11日,国家禁毒办通报正式列管整类合成大麻素以及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截至目前,我国已列管了整类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合成大麻素以及18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有关规定,所有已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均属于毒品,适用相关法律条文。
【主持人】:信息技术的升级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延伸出新的禁毒宣传手段,大概有哪些呢?
【甘桂平】: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一方面坚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以融合发展提升全覆盖宣传新成效;另一方面结合疫情防控新态势,以线上宣传为主持续创新推动“互联网+”禁毒宣传,建设深圳禁毒微信公众号、深圳禁毒在线网站、网上禁毒知识学习考试系统、禁毒知识在线培训云培训、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等多个互联网宣教渠道。我们每年紧扣“6.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纪念日、“6.3”虎门销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积极推动主体、形式、内容、场景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宣传,开展云直播、云参观、云答题、云培训、影音传递、禁毒代言等诸多活动;线上媒体宣传涵盖《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公安报》、腾讯、凤凰等多家主流媒体。
【主持人】:我们有没有一些针对重点群体的宣传工作呢?
【甘桂平】:有的,我们近年来突出重点群体精准宣教,夯实社会面宣传,依托“深圳禁毒”微信公众号专门搭建网上知识学习考试模块“禁毒知识在线培训平台”,主动联合交通运输、文体、市场等职能部门,重点针对交通运输行驾驶员,酒店、休闲娱乐行业从业人员,物流、邮政、快递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目前线上培训参与人数137530人,参与企业数量36681家。后续,我们还将对其他重点行业及群体进行常态化线上禁毒教育培训。
【主持人】:感谢甘局长今天的介绍。最后您有什么建议给市民朋友们吗?
【甘桂平】:无论是青少年还是家长朋友,我们城市的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挫折时审视自己,在迷茫中坚定信念,在成功后谨言慎行。“心有边界,坚守自我”对每个人来说,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些错,永远不能犯。让我们坚定信心,主动参与禁毒斗争,为城市安宁和社会稳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主持人】:谢谢甘局长,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感谢各位市民朋友的积极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附件:
2.在线访谈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