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生活慢慢开始步入正轨。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不过经此一“疫”,很多人都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贷款、房租、日常开销....每一样都压得人喘不上气。特别那些因为疫情影响了收入的人,迫切需要通过找工作缓解压力。而这是这种急迫的心理,给了一些骗子可乘之机。罗湖警方发布预警,招工诈骗案件有所抬头,提醒市民提高警惕。
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抛钩待鱼
近日,罗湖分局黄贝所就破获了这么一宗打着“招工”为幌子的诈骗案件,嫌疑人利用受害人急于找到工作的迫切心理,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屡屡得手。
曾经“三进宫”的“瘾君子”吴某,没有想着找一份正经的工作重新融入社会,而是打起了其他求职者的歪脑筋。吴某与两个同伙刑某、卢某三人成立了一个“皮包”公司,在“某同城”网站上申请了16个账号用于发布招聘信息,并招聘了9名员工负责管理账号、与应聘者沟通联系,吴某将他们称之为发单员。发单员每人每天需在招聘平台上发布250-300条招聘信息(主要为招聘模特、主播之类),才算完成工作量。而所有发布的招聘信息都来源于其他公司所发布的招聘信息,包括工资待遇、福利等等细节。除此之外,吴某还要求员工每2天全部删除已发布信息并再一次重新发布,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保证每天的招聘信息都能在网站最显著位置。
同时,吴某还要求所有发单员将自己的微信包装成某夜店经理或人气主播,按时在朋友圈晒虚假动态。当有求职者来咨询时,求职者会被要求添加发单员的微信,先由发单员与求职者聊天沟通,在聊天中会涉及“人际关系、打点打点、懂得做一点、要求表示……”之类的客套话,等求职者上钩后发单员就会将求职者信息告知吴某,此时发单员的任务就完成了,轮到接单员“登场”。
谎称要打点,唆使求职者花钱买烟
接单员负责与求职者现场见面,并假称自己是见面地点周边的夜场经理,承诺求职者想去的夜店都能搞定,但是需要一点“意思”打点前辈,随后将求职者带到指定的小卖部购买中华烟,每次最多只会要求求职者购买两条,这样就不会引起求职者的怀疑。等烟到手后,发单员会通过微信发送一个离见面地点较远的地址给求职者,让求职者在此地等待上班通知。
等到求职者离开后,接单员就会立即将烟拿回给小卖部退货,并开始按比例分赃。例如,一条硬中华求职者购买的价钱是450元,卖烟老板留30元,剩下420元转回给吴某,吴某再把这420元中的40元转给接单员,150元转给发单员,最后剩下的钱三个股东平分。而如果是软中华,则相应的提成则会更高。
整个诈骗“套路”中,发单员与接单员都只与吴某单线联系,相互间不认识。骗子利用受害人被骗数额少、羞于报案等心态,一次次进行诈骗!办案民警在侦办过程中,很多受害人依旧碍于面子,不配合民警调查。目前,包括烟店老板在内的共16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随着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社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人们求职心切的心理,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的招工信息,吸引求职者。而防范意识不高、受骗金额不大、碍于面子等因素,又使得很多受害人不愿意报警或是不愿意配合警方调查,这不但使得诈骗嫌疑人有恃无恐,也严重影响了辖区的就业招工环境。
警方在此提醒广大求职者:求职要通过正规的人才市场或法律手续齐全的劳务中介,通过网络方式应聘的,要确认信息的真伪,对于工资待遇或福利报酬明显超过行业水平的,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选择。对于要求先交报名费、培训费、服装费、打点关系“喝茶费”等之类的,很可能是骗子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