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即将到来,因为疫情原因,备考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除了要准备好相关证件和考试用具外,一定要准备好防疫用品,确认好考试地点和时间,尽早到达为入场前的体温检测留下充足的时间。不过高考期间,不只需要用教材知识乘风破浪,更需要防诈知识做好反诈武装。高考前后,总会有不少考生和家长,遭遇与考学相关的诈骗,对此,我们搜集了近几年高考期间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考前骗局
一、卖高考题
“你想高考提分吗?”骗子总会利用考生紧张的心理进行诈骗,骗子大都会信誓旦旦地保证,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搞定”了高考试卷的出题老师。为此,他们便以高价出售所谓的“必考必中"试题。对此,广大考生及家长切勿相信此类说法。
二、老生常谈的谣言
“捡到XX考生的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联系电话xxxxx”,几乎每年高考各地都会出现捡到某考生准考证的谣言,其实,很多情况下这些联系电话多为虚假号码。还有类似的网络语言中,联系电话为境外的吸费电话,市民一旦拨打电话可能会支付高额话费。
警方提示:此条信息为诈骗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现阶段高考敏感时期编造有考生准考证丢失的虚假信息,骗取大众同情。请小伙伴们不要相信、不要转发,更不要拨打消息中的手机号码,以免上当。一旦确实发现被丢失的准考证、身份证,请第一时间拨打110。
以上是考试前最容易遇到的诈骗套路,而考试结束后,骗子为了诈骗考生和家长,更是挖了一连串的坑。
试后骗局
一、携带木马的“查分 ”链接
骗子向考生或考生家长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谎称可以查分,并在短信中留有一个网页链接。考生一旦点击该链接,手机就会中“木马病毒”,手机内的通讯录、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信息会被骗子在后台同步窃取。不仅事主本人会遭受财产损失如银行卡被盗刷,支付宝、微信被盗号,甚至在借贷平台借贷转移资金,而且骗子还会利用事主的通讯录,冒充事主本人,以各种理由继续骗取其亲朋好友的钱财。
警方提示: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二、谎称有“内部名额”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给考生家长或考生本人,谎称有“内部名额”、“补录名额”对考生及其家长实施诈骗,考生家长转账后,对方便失去联系。
案例:2015年,谢女士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经中间人介绍认识"能人刘某。刘某自称交纳48.5万元可为其办理北大汇丰商学院录取手续,与北京大学统招学生享受相同待遇。9月中旬,刘某在某宾馆将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女士,并称实际入读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通知书是学校怕影响不好做的幌子。谢女士在刘某陪同下到北大国际交流中心,向刘某指定人员交纳学费等5.2万元,就读后发现只是短期培训班!!
警方提示:高校招生没有各种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校招生工作不仅要接受校内监督,还要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监督下录取。不法分子把特殊类型招生改头换名为“特殊渠道”欺骗考生和家长,目前所有的特殊类型招生都有规范的招生考试管理办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考生须经过多级网上公示,符合录取要求的方可被录取。
三、谎称可改成绩
案例:2019年9月,事主张先生到黄埔区公安分局新龙派出所报警,称其被人以修改儿子张某高考成绩为幌子诈骗。张某是一名美术专业的高三学生,曾在黄埔区新龙镇某美术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于2019年3月参加了广州某高校的美术专业高考招考,但成绩却没过线。
正当全家人着急之际,该培训机构美术老师彭某通过微信联系了事主张先生,表示能够通过“内部关系”修改其儿子的美术专业高考成绩,并保证顺利通过该高校的美术专业招考,但需要支付所谓的“协调费”26万元。事主起初对彭某能够通过“内部关系”修改高考成绩也有所怀疑,但在查看彭某通过微信发来的成功案例以及修改分数的截图后,他的顾虑一扫而空,于是通过网上支付向彭某转账了26万元“协调费”。但直至高考全部科目结束,事主却一直未见系统上的分数有任何改变,再联系彭某时,发现彭某已从培训机构辞职且手机关机失联。
警方提示: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诈骗,切勿上当。
四、谎称发放助学金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明确,所有资助项目均不要求学生预先缴纳任何费用,不要求在ATM机或网上进行任何操作。考生一旦接到以某某机关或工作人员名义打来的承诺发放助学金或助学贷款等类似内容的电话,要及时向当地教育和公安机关反映情况。
警方提示:骗子自称为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骗子指挥受害人ATM机转账。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
1、考生收到录取信息确认表或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市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也可到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2、可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也可以实地去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3、如有招生人员联系考生或家长,就要多留心,招生人员的承诺是否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悖,任何违背国家招生政策的承诺,都是不可能兑现的。
4、看收费,看是否存在高额收费现象。国家规定,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凡是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收费行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费、活动费的行为,都要认真考虑,谨防上当受骗。
5、我国高考实行"阳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向社会公布,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6、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
再次提示各位考生以及家长,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诈骗,都会涉及转账、交钱之类的手段,所以只要涉及钱财,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中招!无论是查分还是填报志愿都要通过正规网站进行操作,同时要保证个人隐私不泄露,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