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主要成员合影
社区民警与外卖小哥沟通反诈宣传工作。
与严重暴力犯罪相比,路面扒窃,盗窃电动车、自行车等侵财类案件是小案,然而,小案也直接影响着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近年来,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碧岭派出所以市公安局关于探索智能化新型警务运作模式,为一线减负增效,实现“智能推送,精准打击、精准防范、精准服务”的相关要求为切入点,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借助市公安局“科技兴警”战略的东风,以坪山区成立“智慧中心”为契机,整合辖区网格员及广大群防群治力量,把敏锐“触角”延伸到辖区各个角落,创建“末梢感知”工作法。2016年至2018年,通过“末梢感知”工作法,碧岭派出所连续三年实现辖区发案量每年下降20%以上,进而提升了辖区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
传统+科技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整合基层各方力量
一副强健有力的体魄,离不开每一处神经末梢的运转自如,机关是大脑,基层是拳头,那么辖区的每一位群众就是神经末梢,是深扎辖区各个角落的“触角”。治安防控千头万绪,多破案不如少发案,要少发案,就要打源头,就要灵敏地掌握辖区的方方面面情况。为此,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碧岭派出所按照“科技+传统”的工作思路,制定规章制度,发动并组织辖区各行各业的员工参与到其中来,警企双方强化配合与协作,实现警企协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在为基层民警减负的同时,让警务工作事半功倍。
“公安工作,信息感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了解的情况越多,处理各类问题时,就越高效,越符合民众需求。”碧岭派出所所长刘智勇介绍,在碧岭派出所,这张“末梢感知网”编织得非常细。
据了解,碧岭派出所按照“街巷分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和每个网格1000间(套)房屋的标准,按照“一格一员”安排,抽调原属办事处管辖的出租屋综管、计生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建网格员队伍,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并为全体网格员配备PDA和二代身份证扫描仪等设备。同时,以“智慧中心”划分的网格为依托,打造群防群治队伍,将“七支队伍”与送餐员等力量捆绑到“智慧中心”,由警务室统一调配管理。“七支队伍”包括:“护村队”、“护校队”、“护厂队”、“护医队”、综管员、消防安全员、治安义工。
碧岭派出所副所长刘军波介绍,该所将辖区基层力量整合起来,常态化开展各项培训,通过授课、案例讲解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防范意识及能力。建立“一人一档”,实行按月考评、半年小结和全年总结。
为了加强这些基层力量的工作积极性,派出所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依托现有治安联防协会奖励机制,为在治安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及时申报奖励,并动员多方力量,拓展资金来源、完善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
“我们的社区民警与各个基层力量要紧密联系、紧密配合,比如在反诈宣传工作中,我们的网格员、快递员,就有先天的优势,他们在上门登记、收送快递时,同时把反诈宣传送上门,从而解决了我们入户宣传反诈的工作难点。”碧岭派出所副所长彭毓锐介绍,对基层触角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大大增强了基层工作效率,这不仅体现在安全防范宣传方面,也体现在矛盾纠纷化解、案件侦破打击等方面。
基层矛盾提前感知
提前介入科学化解
针对群众矛盾纠纷问题,碧岭派出所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了快速处理机制。“智慧中心”的网格员开展信息采集工作,采集并反馈社区里存在的问题,罗列出问题清单。警务室根据清单找出责任主体和问题根源,属于警务工作范畴的就立即组织力量去解决,属于非警务工作范畴的,就通报给相关职能部门。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各种治安问题、案件线索和消防安全隐患等情况,警务室均组织力量逐个攻克。
借助网格员及捆绑的“末梢”力量,民警可以更深入了解社区内的各种动态,实现对群众矛盾纠纷、隐患问题的源头掌握,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小矛盾就地化解,大问题合力解决”。
碧岭派出所行动支援队队长蓝衡曾在一次警情处理中认识一个19岁的年轻小伙子“阿明”,“阿明”没有正经工作,长期混迹在街头巷尾,从而认识许多和他一样的“小混混”。蓝衡真诚结交了“阿明”这个朋友。
有一次,在调查一起工地纠纷时,蓝衡发现事情不太好处理,便打电话找到了“阿明”,想了解一下这个工地的真实情况,没想到,阿明却爆了一个“猛料”:矛盾双方各纠集了几十个人,有的是以同乡为组织,有的是花钱找的“混混”,约定见面时间地点,准备打架,而且,“阿明”就是被其中一方花钱请来的帮手之一,对两方情况都熟悉。
根据这个线索,派出所民警立即电话联系了双方的主要人员,讲明了这一情况,勒令他们立即取消约架。最终,这场原本可能升级的矛盾得以“轻松”化解。
社区民警周帮泽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有段时间,辖区经常发生打架,打架的都是辖区工地的临时工,而且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抓回来,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打架,只知道老乡叫了,就冲过来帮忙。”周帮泽介绍,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民警主动找了这些临时工的工头,给他们工头做工作,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很快,类似的警情大幅下降。
“末梢感知”精确制导
民生小案精准打击
“辖区什么案件发得多,我们就加强宣传防范,我们辖区二房东、工厂企业、商业门店多,我们就主动上门提醒他们加强防范。什么样的群体接触的人最复杂,我们就要求他们平时要多注意观察,比如网吧、小旅馆、废品站,请他们帮我们收集好信息,有异样及时反馈。”社区警长林国伟介绍,不久前,废品站的老板就帮助他们破了一起案件。
废品站提供信息,有人经常骑三轮摩托去废品站卖东西,感觉像偷来的电缆。收到这一消息,派出所民警提前布控、蹲守、跟踪,最终成功抓获三名偷电缆的嫌疑人。
2018年1月20日,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得知,近期有一批近5吨的非法烟花爆竹流入辖区。一个在辖区居民楼内的“火药库”,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考虑到警力有限,派出所领导当机立断,一方面安排社区、消防民警加强排查,另一方面将该消息发布至辖区的90余个“末梢”群,出动所有“触角”,利用他们走街串巷、入门入户的“优势”对辖区各个居民楼进行排查。
2天后,一名网格员在登记住户信息时发现某栋楼的一楼大门紧锁、门窗上被人“特意”贴上了旧报纸,细心的网格员询问周边住户得知,近期以来,一楼屋内一直有人居住,但却门窗紧闭,非常可疑。联想到几天前强调的“火药库”,便通过“末梢”微信群联系了辖区民警。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在无法找到房东的情况下,爬上门口处2米高的围墙,通过小窗户发现,约120平米的房屋里居然堆满了烟花爆竹,触目惊心。最终,这个“大隐患”被成功化解。
这些案例,无一不说明,末梢感知触角的延伸,给警方的基层治理工作带来的巨大实效。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是一张大网,守护着大至国家小至个体的安定与平安;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更是一张复杂的“安全之网”,需要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
碧岭派出所所长刘智勇表示,今后,碧岭派出所将继续着力运用“末梢感知”工作法,将“末梢”进一步深扎、广扎、密扎,让更多的辖区群众成为“西城大妈”、“朝阳群众”,成为公安机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我们的“神经末梢”,打造“民生警务”的基层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