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安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深圳市公安局

发布日期:2016-03-11

2019年9月24日
一、2015年公安工作总结

  2015年,我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落实“精兵强警”战略,深化公安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四项建设”,大力开展“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以新战略应对新挑战,以新思维破解新难题,实现公安工作新发展。

  一是深化公安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提升“警务生产力”。围绕构筑城市安全“科技护城墙”、制定“深圳警务标准”等重点改革项目,推进“梦计划”改革工程实施。以“互联网+”、大数据理念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提升治安大局驾驭能力的同时催生了警务机制变革。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着眼“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精心设计“深圳现代警务标准”,打造质量领先型警队。围绕执法执勤关键环节,制定了接处警、执法办案区管理、涉案财物管理等一批简明易行的标准操作程序;围绕队伍管理难点,建立健全紧急动员、关怀慰问、表彰奖励等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已出台警务标准213项,通过验收120项。

  二是提高预警预防水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落实相关工作制度,积极参与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处置。市局“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和“群众投诉建议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将心理咨询、律师服务引入接访工作,提高了初信初访化解率,增强了普法释理实效。推动大型活动规范化和商业活动市场化、社会化运行,制定《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等,完善许可审批、风险评估等长效机制,顺利完成文博会、世界杯预选赛、高交会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297场次。

  三是深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动态治安驾驭能力。推进“公安机关专业网”建设,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推进“平安深圳”视频监控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15万个视频探头建设任务,以满分通过省公安厅考核;制定“科技围合”警务标准,完成200个城中村的“科技围合”工程建设。深化“平安巡城”工作,优化动态巡逻制度,加大社区警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医院、法院新建警务室137个,建设新型警务岗亭120个、“法治善治社区”示范点10个。全市社区警务室覆盖率、专职社区民警配备率同比分别提升4.2%5%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10.2%

  四是以“3+2”行动为牵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按照省公安厅开展“3+2”打击整治行动的统一部署,围绕影响深圳治安的“顽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一手抓合成作战技战法创新,一手抓社会治安基础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我市“3+2”行动总成绩排名全省第二。全市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1%,其中八类严重刑事案件下降12.1%,占刑事案件总数的3.4%,创历史新低。

  重拳打击涉食、药品违法犯罪,逮捕涉食、药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99.2%,捣毁“黑作坊”、“黑窝点”279个,打掉团伙42个。强化经济领域犯罪打击,侦破“3·30”地下钱庄案等大案,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发票犯罪专项行动排名全省第一。

  五是立足查隐患压事故,着力防范公共安全事故。建立“两隐一举报”机制,开展“治飙清源”、“猎虎”等交通严管行动,扩充交通督导员队伍至2000人,曝光交通违法“大户”,强化道路严治力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32万宗。创新实施“潮汐车道”、“借道左转”、“拉链式通行”等管理模式,积极疏解交通拥堵。全市发生交通事故1146起,死亡422人,受伤1165人,直接经济损失881.74万元,同比,事故数、受伤数、直接经济损失数分别上升了2.7%15.5%18.1%,死亡数则下降8.1%

  推行“社区消防安全网格运行”模式,共搭建59个街道“大网格”、641个社区“中网格”、5390个“小网格”;深入开展火灾隐患专项治理,累计检查单位9.7万余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4万余处;参与抢险救援7万余起,同比上升2.5%,解救被困群众2086人,尤其是在光明“12·20”滑坡事故救援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市共发生火灾事故1785起,死亡7人(同比增加3人),受伤11人(同比增加5人),直接经济损失2006.7万元,同比事故数、直接经济损失数分别下降11.7%25.2%

  加强危爆物品安全监管;出台《水电油气行业安防标准》,在全市285个加油站推广安装了散装汽油销售治安管理系统;开展“缉枪治爆”行动,收缴仿真枪、非法烟花爆竹、管制刀具一批,排除了隐患。

  六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警队公正文明执法。成立三级执法管理委员会;在全局135个派出所完成案件管理中心建设,加强管理;推动《深圳经济特区辅警条例》等重大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措施23项;制定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标准规范、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工作规范等执法指导性文件78份;对6764项行政职权事项制定登记表、流程图,并在网上办事大厅和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上发布。

  七是落实便民措施,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率先开展户政“全城通”服务,完善互联网、手机APP114电话“三位一体”预约查询服务。推行出入境证件“全预约办理”服务,全市日均办证量增加120%,群众平均等候时间缩短至15分钟;启用梅林自助服务大厅,实现深户加签3分钟立等可取。共办理出入境证件600余万证次,同比上升11%。优化审批流程,将各类消防审核审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了30%

  推行交通管理“星级用户认证服务”,将交通违法纳入社会征信体系,使我市成为全国首个“交通参与人征信场景化应用示范城市”;建立交警“惠民平台”,开展“社区交警服务站”试点建设,推出“首违免罚”、“驾考自主约考”等便民措施;交警政务微博获“全国先进政务微博”称号。

  推动建立“市、区两级犯罪记录统一管理平台”,完善“无犯罪记录证明书”办事处建设,共为市民办理证明10803;帮助27名被拐时间久远的人员找到了亲属,占全省的55%、全国的7%

  二、2016年公安工作计划

  2016年,我市公安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践行“实战、实干、实效”的工作导向,着力打造一流安全城市、一流警务体系、一流现代警队。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配合市政府制定相关文件;扩建城市安全“科技护城墙”,推进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完善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开展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职业化管理试点;深入探索“前海蛇口新型警务模式”,选配精干警力,提前介入自贸区交通、消防、科技建设等项目规划,适时在智慧警务、综合行政执法等方面开展探索。

  (二)构建深圳警务标准。从巡逻执勤到执法办案,从行政管理到便民服务,从内部管理到外部监督,从营房建设到装备保障,逐项制定标准并严格执行;将警务标准知识纳入新警入警、警衔晋升、警官初任、岗位实战等培训科目,引导全警牢固树立标准意识;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标准制定、执行、完善与发展纳入绩效考核。

  (三)完善升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重兵上路、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处突,提升全市主要街面“见警率”和重点部位“见警见车率”;深入推广平安促进会、治安理事会等成功经验,深化安全文明小区、无邪教社区、无毒社区等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行社会治安共管共治;开展“飓风2016”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涉毒、网络电信诈骗、盗抢犯罪和新型犯罪,探索建立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新机制;深入推进全民禁毒工作;严打经济领域、金融领域涉众犯罪;打响“城市管理治理年”攻坚战,依法从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

  (四)强力推进警务体制机制变革。积极开展警务体制优化论证,明确目标任务、成果形式、方法步骤等,协调上级机关加大支持力度,从根本上提升警务效能;探索建立警力资源动态调配使用机制,引导警力向警情案件多、管理任务重的地区和部门流动;进一步推动解决非警务活动占用警力问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科学划分公安机关内部事权,提升内部管理效能。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分享到 :
X
咨询电话
0755-82498605
0755-82498905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