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公安工作情况
2014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平安深圳”和“法治公安”的总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警队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为特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牢记使命、忠诚为民,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一是不断增强市民反恐意识。推动反恐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辅以举报涉恐线索重奖制度,打响了“反恐人民战争”。二是强力措施护航社会稳定。推动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流程化、规范化运作,实现了高交会、国际马拉松赛等290多场活动安全有序。
(二)源头发力、综合治理,提升了治安动态管控能力。
一是构建治安防控新模式。组织开展“平安巡城”行动。全年接报110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4%,其中“两抢”、“两盗”警情分别下降46%和21%。二是创建“平安细胞”新局面。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创建。建立校园周边治安岗亭309个,排查校园内部安全隐患1450处,整治校园周边治安乱点1201处。破获涉医案件88宗。三是营造群防群治新面貌。推广治安理事会、“混编巡逻”、“轮值轮训”、“内保外用”等工作模式,营造“人人关心治安,人人参与治安”的良好氛围。四是打造网络防控新机制。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犯罪防控新模式”。冻结涉案账户7800余个、涉案金额5300余万元。反信息诈骗中心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称号。
(三)严打开路、以打促防,开辟出全领域打击犯罪新空间。
一是完善“大刑侦”格局。构建“类案联手打击、要案联合攻坚、大案连续深挖”模式。全市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11.2%,结案数同比上升6.4%,破案数同比上升20%,结案率和破案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打击。以“涉毒、涉黄赌、涉食药假、涉电信诈骗及银行卡、涉车、涉枪”违法犯罪为重点的“六大专项”行动为中心,重拳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重点打击多发型、新型犯罪。三是严打经济领域犯罪。严打突出型、涉众型、多发型经济犯罪,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综合排名全省第一,有力服务了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四)法治为先、科学治理,塑造了公共安全管理新形象。
一是交通管理繁中求序。创新开展“法治通城”行动,推出“十大重点整治”、“十项严管措施”;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推行并道车辆“拉链式”交替通行。二是消防管理稳中求进。持续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及“利剑”行动,启动“查、处分离”改革试点,打造“消防安全文明示范小区”样板,推出全国首个流动消防安全宣传站。三是危爆管理严中求安。推动全市危爆物品生产、储存等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实施地铁安检,累计安检2.7亿人次、收缴违禁品7.1万件,确保了地铁安全。
(五)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全力为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一是完善居住证制度。以“科学定位居住证的功能定位、建立全市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制度”为立法目标。2014年10月30日,《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获市人大审议通过。二是优化窗口服务。建立区域户政服务中心,探索户政业务办理“全城通”模式;建立境外人员办理出入境业务网上预申请系统;全面推行出入境业务网上预约办理,节省市民等候时间。三是密切警民关系。完善市民对治安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成功举办第十届警察开放日活动,主会场首次突破10万人,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
二、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我市公安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重大决策,深入贯彻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原动力,以打造深圳警务标准体系为总抓手,以推进“四项建设”为主载体,着力构建强大的人民群众支持网和先进的公安机关专业网,逐步形成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警务运行机制,持续推动警务生产力和社会治安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为我市实施“三化一平台”战略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保障。
总体目标是:按照建设“平安深圳”和“法治公安”的总要求,巩固、发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经验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治安进入稳步好转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