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安警用无人机体系构筑城市安全新范式

信息来源:深圳市公安局

发布日期:2025-04-11

  鹏城春来早。当深圳的晨光初现,一群特殊的“空中卫士”已在深圳各个角落悄然升空。它们掠过摩天大楼,穿梭于山海之间,用科技之眼守护鹏城的安宁——这就是深圳公安打造的警用无人机体系。作为全国首个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深圳正以无人机警务应用为切口,领航低空经济下的警务革新,构筑城市安全治理的新范式。

  无人机智巡织就“安全天网”

  “坪山区某山林中发现一宗火情,请立即处理!”日前,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马峦派出所开展警用无人机“常态巡”时发现一宗火情,随即将情况立即通报分局,并配合地面警力与消防部门开展火情处置,通过喊话疏散人群,迅速控制了火势,有力保障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深圳公安提前布局,将“无人机警务智能应用体系”纳入深圳市公安局首批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建设项目,通过构建“平台智能化、应用实战化、管理标准化、人才专业化”的警用无人机体系,加快推进警用无人机建设应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打造城市低空安防的深圳标杆。

  “与传统的人防模式相比,警用无人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独特的空中视角让民警可以从三维的角度来思考工作,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能够实现在地面难以完成的任务。”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警务应用专班民警张伟合介绍道。

  目前,深圳全市拥有警用无人机数量近千架,常态部署了280条空中巡段,如经纬线般交织覆盖,日均巡航总时长超670小时,如同为这座城市编织了一张动态感知的“安全天网”。

  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定下来的常态化空中巡逻无人机的高度和速度与警务工作相契合,配合涂装机身和警灯,大大提升了见警率,既能实现空中巡逻的快捷高效,又能保障视频画面的清晰度。”张伟合表示。

  除了巡航高度速度以外,每一条巡航线路、途经的点位都是经过充分考量的,能实现对全市重要目标、重点部位及海岸线的全覆盖。此外,无人机巡线还会分时段、路段调整,例如,上、放学期间无人机会倾向于校园高峰值守,夜间则会围绕宵夜档等夜经济服务区进行巡逻,再结合后台24小时值守的专业团队,最大限度实现对治安事件的“察于未萌、止于未发”。

  快速出警的“空中奇兵”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警用无人机的效率,那就是“快”!对此,深圳交警深有感触。

  “请事故车主立即开启双闪,通过‘交管12123’视频连线处理……”这是日前发生在深圳市龙岗区的一幕,不同于以往交警奔赴现场的是,这次“出警”的是空中悬停的一架警用无人机!现场响起的指挥声音则是来自龙岗交警大队远程事故处理指挥中心。民警通过无人机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指导现场当事人多角度拍摄现场、在线提交证据。系统同步生成现场三维模型,后台民警5分钟内即可完成责任认定并推送电子文书。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如果不快处快撤,不但影响交通,降低道路通行效率,还极易发生二次事故,造成更大损失。”龙岗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交警部门结合各自辖区交通管理实际,以深度挖掘无人机“AI+空中警力”新模式实战潜能,推进无人机与警务实战融合应用,探索警用无人机在“事故远程处理”机制,通过“空中巡查+地面联动+云端快处”的科技手段,实现了轻微交通事故的快速定位、远程取证和高效处置。

  以科技赋能交管,为城市交通治理注入新动能。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激增,轻微交通事故处置易引发二次事故等问题成为交通治理难点痛点。交警部门以“科技强警”为导向,整合无人机巡航、远程指挥调度及“交管12123”线上快处平台,构建起“空中勘查-云端定责-现场疏导”全链条处置流程。

  为最大化发挥无人机效能,交警部门采取“定点值守+自主巡逻+机动巡逻”立体化布防策略,即在辖区事故高发的路段周边部署固定机组,早晚高峰时段重点盯防,同时配备机动组动态补位,结合AI算法实时分析警情热力图,灵活调整无人机巡航路线。通过警用无人机远程喊话引导当事人,可在5分钟内完成事故现场撤离,恢复交通,较传统处置模式提速3倍。

  这种革新直接惠及民生。以世界之窗的安保巡逻为例,每逢节假日,世界之窗就会迎来大客流。按照民警正常的脚力步数,巡逻一圈需要2小时,如今无人机空中巡逻一圈只需要20分钟,还会实时记录下现场巡逻视频,以供随时翻查。无人机空中巡逻与现场警力步巡密切配合,大幅度提升了安保效率。

  从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到世界之窗的游客安保,从校园上空的护学鹰眼到山林深处的救援力量……这支由警用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奇兵”,正在重塑深圳公安工作的边界与效率。

  应急救援中的“生命之翼”

  近日,市民曾先生与妻子、孩子前往一森林公园徒步游玩,由于对山路不熟悉,加之天色渐暗,一家三口不慎迷失方向。慌乱中,曾先生的妻子不小心崴到了脚,导致无法行走。眼看夜幕降临,气温骤降,曾先生一家陷入困境,遂报警求助。

  夜间的山林被黑暗所笼罩,能见度极差。在无人机红外夜视镜头的支援下,警方经过2个小时搜救,终于找到并救出了被困的一家三口。获救后的曾先生感慨道:“看到警方无人机出现后,心里马上就感觉踏实了!”

  科技向善,智护生命。警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也从原来的“单一探索”,实现了“多元拓展”的转变。张伟合介绍:“无人机就像一个万能的载体,搭载什么工具,就会具备什么功能——通过挂载多种功能模块,如喊话器、抛投器、照明设备、红外热成像仪甚至柔性机械臂等,无人机能够在不同场景下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在交通拥堵路段,无人机可以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喊话疏导;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红外热成像仪能够帮助警方快速定位失联人员或犯罪嫌疑人。”

  技术的温度更体现在细节创新上——深圳公安自主研发的智能降落伞系统,使故障无人机能以每秒5.5米安全着陆,避免次生伤害;内网部署+5G专线构建的“数字护城河”,杜绝信息泄露风险。近期,龙岗公安分局“无人机+警犬”协同作战,配合地面警力形成“空地一体”搜寻网络,通过无人机搭载热成像相机和探照灯开展地形勘察搜索,快速找回了一名迷失人员。

  如今,深圳公安警用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打防管控、服务群众等公安业务,打造了空中巡逻队、空中侦查队、空中交警队、空中禁毒队、空中应急处突队、空中搜索救援队、黑飞处置攻坚队、城市治理支援队等多支专业队伍,熟练开拓了超视距抛投、高空搜救、侦查取证、测量测绘等20多种警务技战法,不断深化拓展“无人机+”的多领域警务场景应用。

  从最初的试验机到如今近千架无人机的空中编队,从人工操控到AI自主巡航……深圳警用无人机的进化史,本质是一场关于“科技温度”的探索与实践。当警用无人机在山海上空投射出希望之光,当它穿越城市楼宇寻找迷失的身影,当它在大街小巷织就安全天网,这场科技与警力的双向奔赴,让钢铁之翼承载起一座城市的温度。在深圳这片改革的热土上,每一架警用无人机的轨迹,都在描绘着智慧城市应有的模样——高效而不失温情,智能而永葆人性。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分享到 :
X
咨询电话
0755-82498605
0755-82498905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