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警队最老派出所的“蝶变”故事……
信息来源:深圳市公安局
发布日期:2021-07-13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1949年10月16日,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在南头古城升起,宣告宝安县城解放,南头古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宝安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岁月变迁 初心不改
走进南头派出所一楼的荣誉室,仿佛走进了时空穿梭机。三面以时间轴为主题的墙上,细数了南头派出所的“前世今生”,展示了数十载的光阴变迁。
南头派出所诞生于1953年3月,当时的办公楼还是由南头公社苍前南村的二层炮楼改建而成。当年派出所隶属宝安县公安局,全所只有8名民警,辖区覆盖现在的南山区、蛇口工业区、宝安区石岩街道,辖区人口多为本地居民和渔民,民风淳朴、鲜少发案。但派出所民警仍每天坚持巡逻、走村串户,从派出所到辖区最北的石岩,往返近40公里路,要走7个多小时,辖区的平安就是靠老前辈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如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个深圳警队最老的派出所在牢记历史使命的同时完成了自身的“蝶变”,曾经只是几个零散小渔村的辖区,如今坐落着南山区委区政府等36家党政机关单位、96个居民住宅小区、44所中小学幼儿园、24个金融证券网点和5个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繁华商圈,成为了区域新地标、城市新中心。
党建引领 精神传承
“能在这里跟大家并肩战斗是一种荣誉。”陈家仪是今年3月进入南头派出所的新警,入所第一天,师傅林鑫带他走进派出所荣誉室。“研读荣誉室里的图文史料,仿佛在聆听老前辈们的谆谆教诲,68年的岁月沉淀不再是一个单薄的数字,它会变成内在驱动力,变成沉甸甸的嘱托压在肩头。”陈家仪在笔记中写道。
在深化“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过程中,南头派出所不断完善“共建共享”模式,与司法所、街道综治办合署办公,邀请律师、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纠纷近500宗,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各类纠纷就地化解在萌芽阶段。
“三牛” 精神书写新篇
“汪晓玲、陈勇辉、王田贵,这三名民警是全所民警公认的‘南头三牛’。”南头派出所行动支援队队长黄辉洪言语中充满自豪。
为民服务“孺子牛”汪晓玲,连续24年获评深圳市优秀公务员。在南头派出所,她是名副其实的“大管家”,所里的政工人事,全所上下的后勤保障,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坚持“细致、精致、极致”工作作风,总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但她从来不怕别人给她添麻烦,总让人“遇事找汪姐”。如今,“汪姐”二字已成为南头派出所后勤团队的一个符号。
创新发展“拓荒牛”陈勇辉,是名副其实的“智多星”。2008年,他一人撑起“研判组”,率先探索将信息和数据运用到派出所警务实战中,从1.0版警情分析研判指导辖区控防,到2.0版网上作战信息引领警务,再到3.0版大数据资源挖掘精确打击,直到目前4.0版合成作战的智慧警务。
艰苦奋斗‘老黄牛’王田贵,年近六旬、两鬓斑白的他是南头派出所治安消防管理队队长,从警37年,曾参与过数不清的救援行动。危难面前,他用生命诠释最美逆行;危急时刻,他以血肉之躯倾力救援。2001年,某干货仓库发生液态氨泄漏。由于现场氧气呼吸器数量不足,王田贵毅然将自己身背的氧气呼吸器给了工厂技术人员,自己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协助配合进行堵漏工作。事故得到化解,他却因气体中毒被送到医院抢救。
在南头派出所,每一名调来的新同志,最先接触的是南头精神的教育;每一名调离的同志,最为感触的是对南头精神的怀念;在各种艰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动员时说的最多、最鼓舞士气的也是南头精神。“人人有担当、个个有作为、处处有精神、时时树形象”,这20个字,激励着每一名南头民警砥砺前行。